close
人在成長,總在慢慢獲得些什麼,慢慢失去些什麼。

現在的我,是由過去的我創造;未來的我,是從現在的我塑形。

雖然H念的不是心理,但其實一直對心理師感到興趣。其實很像偵探,只是調查的對象是「人的行為」,去了解那些線索和事件導致現在的結局~

當了解A夠深之後,不免難以會去想到底什麼塑造了現在的他。

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H說過,覺得能從學生時代一直交往到結婚的情侶很幸福。
學生時代到入社會的轉變,我相信是人生中一個很大很大的轉捩點。有人也許變得現實、有人變得滄桑、有人變得虛榮、有人變得老練,當然也許有人到了比較單純的環境,也因此沒有太多改變。

A以前學過大提琴、他搬過家、以前是理工組的。
這些是我不曾參與過的他,我再也沒機會聽他拉大提琴,就像我學過芭蕾,但現在只會倒立和側翻一樣(沒看過的也許不相信我曾經可以劈腿和腳尖走路哈哈哈
但是他懂得弦樂器的原理和操作。

過去那些點點滴滴,我只能靠照片、或是聽他口述來得知,所以他不講的東西,我也不會知道。

其實這就像是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。(H的怪比喻又出現了
如果不知道台灣的過去,那麼就不會知道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從何而來、也不會了解台灣的統獨問題。
如果不知道台灣發生過大大小小的地震,就不會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房子都要考慮防震係數。
如果不曾待過台灣好幾年,那麼也不會知道五六月會下雨、七八月將會炎熱、也不知道一二月寒冷。

台灣的歷史有人紀錄,但每個人的歷史不一定都會留下詳細的紀錄。
台灣的氣象和地震有氣象局預估和評測,人的氣象不會有專屬氣象局。
即便是看過了紀錄,也不如真的土生土長台灣人清楚,地震到了多大的時候該跑、豪大雨過後要小心那些地區可能有土石流和山崩。

其實不了解過去到底會不會有影響?我想不一定。
如果都不觸碰任何中台之間相關的事情、不去考慮氣候的影響、或是都剛好不會碰到地震帶,那麼也許不會感到有影響,但一旦觸碰,便得了解過去的歷史,才有辦法面對未來的問題。

我還是很感謝在學生生涯的最後一年半碰到A,現在的他確實比剛見面時要成熟現實了些,但許多地方不免還是會出現太過天真的想法。
若是我出了社會才遇到他,也許我會覺得奇怪,這人怎麼有一塊地方好像沒有長大XDDDD
而這部分也是說不上來的,只能靠著慢慢去體會。

擁有一個人的過去越多,我覺得是越幸福的。
有粉絲朋友問H,如果遇到其他有好感的人,會不會放棄A呢?
當然我說不準未來的事,但是目前我擁有他一年半左右的過去,這也是一個優勢,不是因為回憶太美,而是因為了解。
這沒什麼,就是需要時間的累積。
直到知道哪樣的事情要安慰他、哪樣的事情該避開、哪些事情要注意,因為他曾經痛過-直到變成反射動作。
就像問我要不要搬到日本,日本有哪裡好哪裡好,我也同意,那些確實可能很有吸引力,但是如果真的捨棄台灣到了日本,可能還要花一段時間去體會他們的風俗--我早已習慣了台灣,這也會是一個極大的評估因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&H 的頭像
    A&H

    【遠距離曖昧】等啊等我一個半小時以外的香港準男友~

    A&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