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國中都會學絕句律詩的陰陽(清濁)x平上去入吧?總之在國語中的一二三四聲其實是陰平、陽平、上聲和去聲,入聲已經分散到其他三者中轉調消失了。(但就很神秘,其實古代的聲韻是"平上去入"再各分陰陽,應該共是8個音韻,但不知道為何粵語能多出一個中聲變成9個XDD
以前常常會做到那種題目,明明有一個字沒有押韻,但答案出來他就是全部有押韻的律詩或絕句。
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國中老師這樣說「如果對於押韻不確定的話,可以用台語發音看看,也許能找到韻腳」,原因就是粵語、閩南語、客家語等方言還保留了入聲。
然後還又說「雖然ㄕ不是押ㄧ韻,但只要把念成長音,就會變成ㄕ~~ㄧ~~了喔!所以可能是同一個韻...」
結果...
情境一:考題「聖代即今多雨露,暫時分手莫躊躇」
→(立馬翻白眼......)躊躇台語怎麼念啊(翻桌
情境二:「窄」唸到最後也能變成「ㄞ~~~ㄧ~~~」
→ 啊結果對完答案怎麼好像不同韻....
為了粵語保留比較多古音,也許能驗證押韻這回事,H只好又派出了A!!(A表示:我功能是否越來越多了啊...
{###_waitingAH/32764/1853344614.flv_###}
一開始我真的以為他是在朗誦耶~結果他說他只是照唸出來而已,光是唸出來的韻味就跟國語念起來很不一樣了。
提到「讓悲歌更悲的原因」,也許也有聲韻方面的關係吧?
但研究到最後我真的覺得只會國語要學粵語很痛苦XD
如果只是讀就還好,但如果要學口說的話,會用本來國語的發音去想那些字...結果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念法XD
香港人真不容易~要會國語又要會粵語♡
H:所以香港人唱歌會比較好聽嗎?平常說話就在練高低音
A:那完全沒有關係吧
PS:結果發現wiki就有明講粵語保留比較多古文用法、而且腔調在演化的轉換沒有像國語差異這麼大了XDDD(A表示:到底叫我做這麼多事想證明什麼...
越查越複習超多國中國文,頓時決定以後如果小孩帶有A的血統,一定要請他爸教他說話,這樣國高中國文可以拿比較高分?
Ref:http://ppt.cc/mwR4、http://ppt.cc/dLQW、http://ppt.cc/mrvq
以前常常會做到那種題目,明明有一個字沒有押韻,但答案出來他就是全部有押韻的律詩或絕句。
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國中老師這樣說「如果對於押韻不確定的話,可以用台語發音看看,也許能找到韻腳」,原因就是粵語、閩南語、客家語等方言還保留了入聲。
然後還又說「雖然ㄕ不是押ㄧ韻,但只要把念成長音,就會變成ㄕ~~ㄧ~~了喔!所以可能是同一個韻...」
結果...
情境一:考題「聖代即今多雨露,暫時分手莫躊躇」
→(立馬翻白眼......)躊躇台語怎麼念啊(翻桌
情境二:「窄」唸到最後也能變成「ㄞ~~~ㄧ~~~」
→ 啊結果對完答案怎麼好像不同韻....
為了粵語保留比較多古音,也許能驗證押韻這回事,H只好又派出了A!!(A表示:我功能是否越來越多了啊...
{###_waitingAH/32764/1853344614.flv_###}
一開始我真的以為他是在朗誦耶~結果他說他只是照唸出來而已,光是唸出來的韻味就跟國語念起來很不一樣了。
提到「讓悲歌更悲的原因」,也許也有聲韻方面的關係吧?
但研究到最後我真的覺得只會國語要學粵語很痛苦XD
如果只是讀就還好,但如果要學口說的話,會用本來國語的發音去想那些字...結果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念法XD
香港人真不容易~要會國語又要會粵語♡
H:所以香港人唱歌會比較好聽嗎?平常說話就在練高低音
A:那完全沒有關係吧
PS:結果發現wiki就有明講粵語保留比較多古文用法、而且腔調在演化的轉換沒有像國語差異這麼大了XDDD(A表示:到底叫我做這麼多事想證明什麼...
越查越複習超多國中國文,頓時決定以後如果小孩帶有A的血統,一定要請他爸教他說話,這樣國高中國文可以拿比較高分?
Ref:http://ppt.cc/mwR4、http://ppt.cc/dLQW、http://ppt.cc/mrvq
全站熱搜